【农村新报】袁隆平等院士专家江城论“稻”-金沙2004路线js5

金沙2004路线js5

媒体湖大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湖大 > 正文

【农村新报】袁隆平等院士专家江城论“稻”

来源:农村新报 作者:徐思弘 编辑:鲜文涛 时间:2016-09-27 字号: 【大】 【中】 【小】

24日、25日,2016年全国多倍体生物育种学术研讨会在金沙2004路线js5举行。期间,86岁高龄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现身武汉,受聘为武汉市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特聘院士,指导该研究所多倍体系列特色水稻育种研发。

多倍体作为一种水稻育种新途径,解决了水稻结实率以及遗传稳定性的问题。袁隆平院士表示,将与武汉的专家团队共同努力,计划4年之内,实现超级稻每公顷产量17吨。

据武汉市农科院院长吴大志介绍,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多倍体水稻育种专利和论文均为世界首次发表,该所已被农业部批准建立全国多倍体水稻育种创新基地。武汉市政府将连续5年投入资金用于多倍体水稻育种原创性科研。院士专家工作站计划3-5年内推广多倍体水稻种植面积10万亩,预计产生10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

基因组加倍提升水稻产量

24日下午,袁隆平院士参观武汉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多倍体水稻繁育基地。86岁的袁隆平选起一株稻子细数结谷颗粒,他说,湖北团队在水稻多倍体研究方面的前景令人期待。虽然它目前的产量并不是最高的,但它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会有更好的成绩出现。

金沙2004路线js5教授蔡得田是多倍体水稻研发团队的核心人物。据他介绍,多倍体水稻育种不同于常规育种或杂交水稻育种,它是利用染色体加倍技术将二倍体水稻的整个基因组加倍,并通过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形成多倍体水稻新品种的育种方式。多倍体水稻比常规水稻亩产增长10%-20%。预计3-5年内,这种新型超级大米将大面积种植,端上市民餐桌。

中国人多地少,必需利用科技力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超级稻目前正在向每公顷产量16吨的目标攻关。袁隆平说,“良田是基础,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态是保障,在‘四良’配套的好地方实现公顷产量17吨的目标应该不太难。”

三位院士为多倍体水稻“点赞”

研讨会期间,袁隆平、谢华安、朱英国三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齐聚江城,对武汉专家团队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水稻多倍体育种是继水稻高秆改矮秆、普通稻改杂交稻之后由二倍体改多倍体的又一次绿色革命,是一项具有颠覆性的成果。与转基因技术不同,多倍体水稻的生物安全性好。

“多倍体是水稻育种新的发展方向,未来单产可能超过二倍体。武汉专家取得的成就是重要突破,很不简单。”袁隆平介绍到,多倍体水稻能实现亩产800公斤,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今后要考虑如何从小范围的高产扩大到更大的范围。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表示,具备丰产性、优质性、抗病性、广适应性的水稻,才能叫超级品种。多倍体水稻,可以说正在往“超级水稻”方向努力。他表示,多倍体水稻在结实率上的突破是它取得的最大成功。但是,现在多倍体水稻只实现超级稻的部分特点,后期还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研究。

中国工程院朱英国院士相信,多倍体研究是水稻育种的一个新方向,多倍体水稻研究潜力很大,但是要走向全国推广育种,还需要一段时间。

[链接]

何为多倍体水稻?

多倍体指的是个体细胞中含有3套或3套以上的染色体。目前普遍种植的水稻,包括超级杂交水稻,都是二倍体,即2套染色体。水稻多倍体育种是继水稻高秆改矮秆、普通稻改杂交稻之后,由二倍体改多倍体的又一次绿色革命。金沙2004路线js5、武汉市农科院的专家历经十余年,突破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结实率仅有30%的技术瓶颈,使结实率达到80%以上,攻克了多倍体水稻从实验室到试验田、再到大田种植过程中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

原文链接:http://hbrb.cnhubei.com/html/ncxb/20160927/ncxb2977659.html

金沙2004路线js5

地址导航: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联系电话:(027)88664102

版权所有©金沙2004路线js5 2016 金沙2004路线js5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57995240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

金沙2004路线j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