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北京、上海、宜昌、黄冈、武汉等地的作家和评论家们踏着白雪相聚湖北省黄冈市大别山南麓的罗田县,参加《芳草》2016大别山采风笔会。此次笔会以“美丽乡愁,锦绣山河”为主题,以中国当代农村的发展变化为题材,认知乡土中国新常态,交流文学切入社会生活的新路径。
采风活动中,作家和评论家们实地探访了罗田县精准扶贫重点项目——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黑山羊养殖基地。交流过程中,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社长刘锦秀向到访者讲述了自己2009年回乡创业的经历。回乡后,她把外出打工的血汗钱都用来在高山上搭草棚牧羊,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建起了国内首条牛羊自动屠宰生产线,并制订了牛羊屠宰卫生环保标准,填补国内牛羊屠宰卫生环保标准空白。目前,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已经成长为大别山区首家集山羊育种、科研、培训、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由7000多户农民组成的专业合作社,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构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黑山羊产业化发展模式,形成了鄂东地区最大的牛羊现代化深加工基地……刘锦秀带领乡亲共同致富、艰苦创业的故事引发了现场文人的热烈讨论。
著名评论家朱小如从小说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入手,探讨作家如何向大众提供文学经验等问题。他以刘锦秀的经历为例,主张小说向生活靠拢,倡导创作者尊重生活、体验生活,并在此基础上以虚构来引领生活。他说,文学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它能虚构,能引领生活。世界上所有的伟大作品、经典作品都对生活有所引领。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贺绍俊认为,作家们在创造虚拟的现实世界的时候,需要发现新时代的新元素,将之不断地发酵,变成一个伟大的精神性作品,而不是满足于去表现共性思想。刘锦秀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人物,这个人物形象是新世纪的农民形象,与50年代、80年代的农民形象是不一样的。
金沙2004路线js5文学院教授周新民就“文学创作者该如何阐释当下社会生活”发表了看法。他提出,不论是是女性主义、自然主义,抑或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对中国当下的文学的理解与阐释,都显得无能为力。周新民说:“经验很重要,理论只是一种参照,如果没有接触到刘锦秀本人,没有去黑山羊养殖基地,我无法想象,在大别山地区居然有这样一个曾经过着炼狱般生活的创业者。通过媒体获知的农村合作社、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都是概念化的;只有深入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经验,这才是鲜活的,是文学创作应该把握的东西。”
同为“70后”的青年作家舒飞廉感慨:“刘锦秀义勇十足的行动,让我们这些从乡下出来的同龄人感到羞愧,也给了我特别的启发。刘锦秀重新进入乡土,整合留在家乡的民众,建立起新公社。这种荒野修复与重新进入,可能会产生出新的生态意义上的桃花源。刘锦秀的实践,让我对散文与小说写作中重建乡土的主题更有信心。”
作家晓苏以创作短篇小说闻名文坛,他将自己多年来深情描写的油菜坡与刘锦秀的林牧合作社作了生动而意味深长的比较;青年诗人袁磊、女作家章国梅、以工人身份坚持业余写作的宋离人以及在文学创作上卓有建树的普玄、王新民等都围绕“以刘锦秀为素材,怎样才能创作出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展开讨论;武汉市作协副主席李鲁平、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遇春和三峡大学教授、诗评家刘波、诗人剑男、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鄂西北山区作家吕先觉和鄂东山区作家华杉等就刘锦秀的事例进行了现场对话。参与此次采风活动的作家、诗人和评论家,对刘锦秀经历过如此多苦难,依然保持青春洋溢、阳光洒脱的气韵感到惊奇和敬佩。
《芳草》杂志总编辑刘醒龙表示:“中国现当代文学一直浸泡在历史与现实的苦水之中,近百年来,苦难几乎成了中国文学无以摆脱的主旨。1979年出生的刘锦秀,与中国改革开放大业同步生长,既亲历了旁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也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青春光彩。刘锦秀的出类拔萃象征着乡土中国真正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文学是时候创作出具有21世纪特征的文学形象了。在新的历史时期,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创作应该融入新的中国元素、表现新的中国经验、讲述新的中国故事。”
据了解,《芳草》杂志2015年将目光聚焦在以许村、余村、大余湾、姚家山、三堰淌为代表的当下中国僻远农村,组织作家采风创作,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年鉴类散文集《美丽乡愁2015》,把对中国乡村的关注、探索,置于广阔的城市化背景下,重视对美丽乡村的发现、体验和书写。
原文链接:http://difang.gmw.cn/hb/2016-01/29/content_18715761.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作者:夏静 李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