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金沙2004路线js5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金沙2004路线js5

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

媒体湖大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湖大 > 正文

【中国教育报】金沙2004路线js5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王婷 编辑:王义芳 时间:2016-09-15 字号: 【大】 【中】 【小】

  一大目标:生态文明素质的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容之一,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与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具有生态文明素质,但目前我国公民整体生态文明素质有待提高。这就要求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特别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因为高校是社会先进文化、思想的发源地和传播者,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大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生态文明素质,决定着他们是否践行生态文明行为,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需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局限,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有一定差距,没能在较高层面上建立起较为科学完整的生态文明观念,浪费水电、粮食等资源,缺乏绿色消费意识,随意丢弃垃圾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主动探索和承担这一教育使命,大力转变教育理念,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重要范畴,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促进其长远发展。

近年来,身处“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金沙2004路线js5,牢记社会使命,不断探索创新,着力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金沙2004路线js5紧紧抓住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核心内涵,将其融入到整个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从根本和源头上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一是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根本是形成“绿色发展”理念,本质上是追求人的“绿色发展”,把绿色理念内化为人的绿色素养,向着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方向转变。 金沙2004路线js5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将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放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位置,通过课程设置、社会实践、校园建设等多种方式予以落实,引导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以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为荣,以铺张浪费、加重生态负担为耻的校园氛围,倡导绿色生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校园新风尚。二是将“生态法治”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通过法治手段来改善环境,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金沙2004路线js5通过普及生态法治知识、剖析生态违法案例、模拟法庭等形式,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法治观。

 

两条路径:“长、短结合”和“显、隐相长”的教育方法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是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但它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探索适宜的教育方法。既要防止片面强调理论教育,缺乏社会实践,理论脱离实际,流于书本化。也要防止片面强调社会实践,不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使生态文明教育缺乏理论支撑,知识结构模糊化、碎片化,学生不能形成较为系统的生态文明观。基于此,金沙2004路线js5在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时,倡导知行合一,积极探索教育方法的新路径,增强实效性,努力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的理论水平和建设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

其一,走长期发展和短期目标结合之路。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一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习之以常”的渐进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正确看待教育发展的历程,要符合社会所处的阶段,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金沙2004路线js5注重统筹学校、学生、社会三者关系,探索科学设置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既考虑学校当前教育要完成的短期目标,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态文明素质,又“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和生态价值观,指引学生的长远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其二,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长之路。金沙2004路线js5认识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内涵非常丰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各有所长,作用不同,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像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显性教育,能直接、快速、准确地帮助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内化于心”。但不仅于此,金沙2004路线js5同时还不遗余力地开展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环保公益行动等活动,这些隐性教育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可以大为强化大学生生态文明的自律性和自主性,并“外化于行”,让大学生自觉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者。

 

三个结合:生态文明素质培养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第一,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生态文明观念不会自动生成,必须通过教育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以培养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人才就成为了应有之义。高校应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嵌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其纳入教学范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在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金沙2004路线js5思政课老师紧密联系实际,阐述科学发展观理论,让大学生了解我国面临的生态形势和环境问题,讲授生态伦理的演进,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共荣共生,强化人的生态道德和环境伦理责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同时,学校还开展“法律与环境”“生态环境法治”等专项教学,开发网络资源和精品课程,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全新的思想理念,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拓展、深化相关知识,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形成全面的发展观和平等的道德观,为大学生的深入发展和综合素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第二,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场所,大学生对建设绿色校园、美丽校园充满了向往与追求,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金沙2004路线js5紧紧围绕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生态文明教育。一是大力开展校园生态文化活动。学校充分利用学生会、社团等各类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活动。比如举办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图片展览、演讲比赛;邀请武汉市环保专家和公益组织负责人举办专题讲座;利用环境宣传月呼吁大学生养成节约水电、理性消费的习惯;环境工程专业大一女生用废弃的一次性桌布制作“环保婚纱”,表达环保理念;校团委和环保协会举办“环保捐赠,绿色江城”活动;参加华中地区首届大学生环保辩论赛,金沙2004路线js5代表队一举摘得桂冠,等等。举办这些校园生态文化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氛围环境,引导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不断提高。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方式开展生态文化宣传。现代传媒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学校因势利导,通过校园微信、微博、视频等现代传播方式,充分发掘课堂外教育潜力,使生态文明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让大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教育,在浸润中树立生态文明观。

第三,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大学生要真正具有较高的生态文明素质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环节进一步获得并予以强化。金沙2004路线js5始终坚持实践育人,通过实践加深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和理解,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延展作用和深化作用。一是积极开展以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金沙2004路线js5依托相关专业学院及环保社团,招募组建实践团队,利用假期,围绕水资源保护、农村环境污染、垃圾处理等方面,通过基地实习、参与课题研究、回乡实践等方式,走村入户,撰写调研报告,普及环保知识,积极建言献策。如金沙2004路线js5“城市住房建筑垃圾治理”团队走访武汉多个社区,将调研结果交付有关部门,获得好评;“未来力量”团队走进洪湖湿地,向群众普及湿地保护知识;“曙光”团队考察通山富水湖和富水大坝,了解汛期大坝防洪作用和泄洪能力,提高湖泊环保意识。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亲身体验了各种生态状况,不断增强了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际能力。二是持续开展大学生环保公益活动。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能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养成“绿色行为习惯”。金沙2004路线js5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熄灯一小时”“世界无车日”“保护母亲河”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公益活动,调动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在做公益中不知不觉提升生态文明素质。又如,金沙2004路线js5环保协会积极参与武汉市保护水杉活动、深入四清里社区进行环保宣传、在三角路小学开展垃圾分类环教课,并形成传递机制,老生带新生,将环保公益活动长久坚持下去。通过这些大学生环保公益活动,影响、带动了社会生态文明新风尚,也为武汉市建设“两型社会”贡献了力量,树立了当代大学生良好风貌,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金沙2004路线js5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王婷)

中国教育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6-09/14/content_462985.htm?div=-1

金沙2004路线js5

地址导航: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联系电话:(027)88664102

版权所有©金沙2004路线js5 2016 金沙2004路线js5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57995240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

金沙2004路线j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