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武汉9月25日电 (周雯)9月24日,2016年全国多倍体生物育种学术研讨会在金沙2004路线js5举行,袁隆平、谢华安、朱英国院士等出席论坛,共话“多倍体生物育种与创新”。目前,武汉专家团队在多倍体水稻育种的重大突破引关注,专家纷纷指出,多倍体水稻将是继袁隆平院士的“超级稻”后,又一具有原创性的育种技术新途径,为21世纪人类解决世纪粮食危机提供新思路。
“世界人口将从2011年的70亿增加到2050年的92亿,意味着粮食需要增产40%以上才能解决饥饿,粮食安全问题日趋严重。”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介绍, 近几年来,我国水稻单产徘徊不前。如何培育大面积平衡增产、稳产的杂交稻新品种将是未来发展关键问题之一。
1999年以来,在金沙2004路线js5教授蔡得田和袁隆平院士、湖北省农科院卢兴桂研究员等专家的倡导下,多倍体水稻育种作为一种新兴的育种方向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001年,蔡得田和袁隆平等专家提出的“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选育超级稻”是原创性育种新途径,具有成倍增产的潜力。经过多年努力探索,2015年,蔡得田团队选育的多倍体水稻结实率达到85%,突破了结实率低的技术瓶颈。“多倍体水稻已攻克从实验室到试验田、再到大田种植过程中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在国际上率先奠定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的基础理论基础,建立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的完整技术体系,将多倍体水稻育种理论成功应用于品种选育。”
经过17年研究,武汉多倍体水稻研发团队已获得7项发明专利授权,4项申请发明专利,建立五大技术体系,使多倍体水稻育种成为新绿色革命的推动者,一批特色的、高产多倍体水稻品种将首先在中国出现,以湖北武汉为核心,扩展全国,影响世界,使多倍体水稻引领新绿色革命的宏愿即将成为现实
据悉,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多倍体生物育种与创新”,聚焦植物远缘杂交和多倍体育种领域原创思想和最新成果,交流多倍体生物育种研发现状,商讨中国多倍体生物育种研发战略、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筹建多倍体生物育种战略联盟。以此推进多倍体生物育种,引领新的绿色革命,促进“武汉·中国种都”的建设。
原文链接:http://hb.people.com.cn/n2/2016/0925/c337099-2905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