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武汉国际楚才作文竞赛昨日开赛,图为中国台湾桃园会稽中学赛场的学生正在进行写作
57岁的马来西亚籍留学生陈国宝在汉参加楚才作文竞赛
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沙2004路线js5、江汉大学等在汉高校的4000余名大学生,昨日参加了楚才作文竞赛。
金沙2004路线js5新闻传播专业2016级的刘瑞峰平时喜欢作诗和写文章,他写的题目是《张岱论“人之癖与疵”》,“这次作文竞赛让自己有了一次不一样的经历。”华中师大文学院2016级学生李芮说:“希望能发挥最好水平。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放松的,觉得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4级学生刘潇潇是第三次参加大学组的竞赛,也是她第九次参加楚才作文竞赛。她一眼就选中了1号题目《无雪的冬天》,使用倒叙,用“夏”引出“冬”,以“雪”做意象,抒发了爱情中淡淡的伤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参赛同学用各种文体创作,有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甚至还有历史小说和剧本。
据各高校反映,今年参加楚才作文竞赛的总人数较往年再创新高,除了文科类专业大学生外,很多理科生也一起参赛。
昨日上午,来自武大、华中科大、华中师大的500多位留学生在汉参加了楚才作文竞赛。楚才作文对留学生单独命题,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发现,不少留学生将自己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的理解写进了作文,从他们的视角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际化的碰撞。
来自美国的傅威廉就读于华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他来武汉2年半,已将归元寺、宝通寺、无影塔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地标看了个遍。他的题目是《武汉的传统文化和国际化》,探讨他在武汉感受到的传统文化与国际化的碰撞。傅威廉说,当他走在寺庙里,会想这里几百年前是什么样的,有种穿越的感觉。同时,这座古城也给予了他这样的外国人很大的包容。“这座城市既保留自己的风格,同时走向国际化,让我很惊叹。”
赛场上,一位57岁的“高龄”选手格外引人注意。来中国1年的陈国宝来自马来西亚,此前是一位商人。他表示自己从小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如今闲下来,选择到武汉安心修读中国传统文化。他写的题目是《我眼中的中国教育》,探讨中马两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
原文链接:http://cjrb.cjn.cn/html/2017-03/26/content_5601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