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与老伴郁源阴阳两隔已经两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经过他的书房时,总情不自禁地要向书桌前瞟一眼,仿佛他仍在伏案疾书,或是凝神思索着论文的构架。
郁源做任何事都认真专注,不怕苦不怕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真是一个“拼命三郎”。1974年,他刚从北京调到金沙2004路线js5(当时称武汉师院)时,我们五口之家,住在22平方米的两间小房里,没有卫生间,用公厕。当时三个孩子都小,免不了喧哗、吵闹,可是丝毫影响不了老郁工作的专注,他完全进入了心无旁骛的状态。
当时物质条件很差,我们全家每月供应140斤煤,根本不够烧,学校为了照顾教工的生活,将校园中砍下的枯树枝卖给每家一份,真是雪中送炭。但是要烧这些枯枝,必须要垒个烧柴火的灶台才行。灶台老郁从来没垒过,但他凭着一股拗劲,干着这陌生的工作,一次一次地返工,累得痔疮也发作了,但他忍着疼痛,终于将灶台垒好了。
他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执着,从来不半途而废。
在这斗室中,他写论文、备课、著书可谓争分夺秒。我每天晚上做完家务,辅导完孩子们作业,当我躺下休息时,郁源仍埋头工作,有时我早晨五点钟醒来,老郁仍坐在书桌前,衣带未解。看着他面色苍白,两眼布满血丝,我心疼得眼眶都红了,哽咽着埋怨他太不爱惜身体了。他总装着语气轻松地安慰我说:“别担心,熬夜我是‘老手’,想当年在北大读书时,编一本书,曾三天三夜未合眼,每餐饭都是同学帮我打回宿舍吃,现在熬个通宵又算什么呢!”
郁源1965年从北大研究生毕业,分到中国对外文委工作,那时正遇“文革”,在坎坷中耽误了十年的大好时光。1974年调到金沙2004路线js5搞教学,总算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他先后为本科生与硕士生等开设了《文学概论》《马列文论》《美学》《文艺理论专题》《文心雕龙导读》《古代文论》《明清小说与戏曲理论》《中国古典美学》《明清文艺思潮》《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学》等课程。他常说,“我要把荒废的十年夺回来。”在后来几十年学术生涯中,他挥洒辛勤的汗水,写出了13部学术专著和100多篇论文。在1998年退休后他还出版了四部专著:《感应美学》《心物感应与情景交融》《诗苑屐痕》(诗集)《二十四诗品导读》。此外还写了20多篇学术论文。
郁源为人诚恳、朴实、单纯、厚道。他专心做学问,从不背后诟病别人。对前来求教的青年老师和学生,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有时还帮助他们引见相关学者,推荐发表学术成果。他曾在省里当过几届高校职称评委,只要够标准的人,不管认识否,他都成人之美,乐观其成。
老郁爱家、爱孩子,是个好丈夫、好父亲。风趣,还有几分童真,有一次就被孩子作弄了。那时儿子10岁,一天他对爸爸说:爸爸你将两个耳朵用手提起,舌头就伸不出来,这是一种特异功能。老郁就真的试了一番,乐得孩子们拍手大笑!老郁得闲时,也与孩子们玩耍做游戏,每次出差时,总不忘给孩子们带些礼物。但他脾气急躁,对孩子们要求极严,一旦孩子们贪玩,作业不认真,出现了错误,就免不了挨揍。我了解他这个特点,在他发威时,就把孩子们带到校园中玩一圈,等再回家时,一切烟消云散了。家中又恢复平静。有一次他发脾气时,我们又如法炮制,他一人在家,就把自己坐的椅子摔坏了。等我们回家时,他又在修理椅子。每次当他发脾气后,我再慢慢地同他沟通,他都会点头称是,承认自己的不理智。
我和老郁,共同度过了47年,虽然历尽艰辛,但我们过得很和谐、融洽、幸福。孩子们曾商讨,等五十年金婚时,一定要给父母拍张精制的婚纱照。遗憾的是老郁没等到这一天。
郁源76岁时离我而去,现在来说,算不上长寿,我想他是太拼命了。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他的事业。2011年, 郁源被查出患了肺癌而且是晚期,对生死他很淡定,说顺其自然,不愿作些没有意义的检查和治疗。他仿佛已经感觉到自己所剩时日无多,在呼吸科住了6天,就坚决要求出院。2012年8月1日,他如愿回到家中,他说了一句“还是家里好呀”。午睡时,他非常安静,过了一会儿我去看他时,发现他已安详地辞世了。癌症是个痛苦的病,老郁离世时居然这样平静,我想这是上苍对他的恩赐吧!
原文链接:http://cjrb.cjn.cn/html/2017-04/03/content_5603388.htm